風險管理組織架構與運作情形
本公司訂有「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」,作為風險管理之最高指導原則。
董事會為風險管理的最高決策單位,負責核准、審視與監督公司風險管理政策,確保風險管理的有效性,並負最終責任,董事會授權設置「風險管理委員會」,委員會成員皆由獨立董事擔任。
「永續暨風險執行委員會」為執行風險管理之權責單位,主要負責公司風險之監控、衡量及評估等執行層面之事務,獨立於業務單位及營運活動之外行使職權。每年至少一次向風險管理委員會報告運作情形,最近一次向風險管理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日期皆為2025年02月27日。
本公司採用三道防線模式,確保其風險管理系統能有效執行:
建立風險文化
將風險管理精神融入企業的營運策略中,對內持續宣導風險管理並非僅屬特定單位之職責,全體同仁皆應認知需共同負擔責任。
風險管理流程
參考COSO(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)與台灣永續發展協會發佈的「企業風險管理」架構,透過辨識、衡量、監控、報告與回應等程序,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,提升企業營運韌性。
2024年風險管理運作情形
永續暨風險執行委員會於2024年第一季舉行會議,依據各相關單位所辨識出的風險因子及事件,量化鑑別對公司具顯著性的風險因子,並確認當責單位、風險減緩措施與因應策略,於2024年2月29日呈報至風險管理委員會與董事會。
各相關單位依擬定的因應策略執行風險管理措施,本年度各項風險皆未對公司營運造成顯著影響。風險管理執行結果於2024年11月11日向風險管理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。
新興風險管理
為強化未來風險的管控與因應,除了依過往經驗預測上述風險外,亦參考國內外機構發佈的文獻,進行新興風險評估,了解可能發生的影響及制定因應措施。
- 地緣政治變化導致藥品關稅突升
全球近年來的政治局勢變得不穩定,美國新政府以「經濟民族主義」(Economic Nationalism)發起貿易戰,對進口產品加徵高額關稅,試圖保護本國產業,而關稅項目可能包括了醫藥產品。如果美國政府未來實施針對特定國家的藥品進口關稅或非關稅壁壘,可能會對本公司出口到美國市場造成重大衝擊。這種政策變動是外部且難以預測的,且一旦生效,影響將是長期且深遠,其潛在影響包括:
成本上升 | 美國為本公司設定的主要市場之一。如果對藥品加徵高關稅,公司出口到美國的藥品價格競爭力下降,可能需要自行吸收部分關稅或調整售價 |
市場佔有率下降 | 高關稅可能導致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量下降,進而影響營收與獲利 |
策略調整壓力 | 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供應鏈佈局(如在美國設廠生產)或轉向其他市場分散風險 |
此風險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,本公司擬定的風險緩解措施包括:
▲ 持續監控政策動態: 定期追蹤美國貿易政策及國際局勢變化,特別是針對醫藥產業的進出口措施。
▲ 分散市場佈局: 積極開拓其他市場(如歐洲、非洲、亞洲等)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。
供應鏈靈活化:研議洽談海外代工廠,將API送至海外生產,或透過投資合作,併購當地既有通路,以強化市場布局與供應鏈整合,作為應對突發關稅變動的備案。
- 生成式人工智慧影響藥物研發與應用
製藥業過去即會應用複雜的人工智慧模型來分析疾病的機制,協助對潛在疾病的理解。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erative AI, GenAI)的快速發展,改變了製藥產業傳統的藥物研發與應用模式。本公司也了解GenAI自動化研究、改善臨床試驗和減少錯誤的特性,可為公司創造效益,然而我們也觀察到其伴隨來的新興風險:
技術人才缺乏 | 將GenAI導入新藥探索及研發可能面臨AI技術上的挑戰,例如演算法的不穩定性或缺乏可解釋性。此外,公司也需要有同時具備AI及新藥研發專業知識的人才,此類人才短時間可能稀缺。 |
競爭和市場風險 | 用AI技術進行新藥研發,可能會對市場競爭產生影響。特別是本公司Pipeline中仍有5項新藥仍處於臨床與臨床前階段,競爭者可能更快開發出類似功能的藥物分子或抗體,使公司產品面臨“技術快追”(fast-follower)壓力。 |
訓練資料侵權 | 廣泛蒐集並商業化使用病患資料(含基因與社群媒體資訊)引發隱私與倫理疑慮,若AI使用不當,可能造成公司聲譽風險。 |
GenAI的廣泛應用提供製藥產業高度想象空間,然而仍需仔細區分現實與圍繞它的炒作。此風險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,本公司擬定的風險緩解措施包括:
▲ 投資於人才培養和招聘,確保公司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術。
▲ 與高等學術機構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,以保持對新技術即時了解。
▲ 保持對市場和競爭環境的敏感性,即時調整策略和業務模式。
▲ 強化資通安全與隱私權管理。
※以上內容取自ESG報告書